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服务商对商业银行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2023年04月01日 杨涛

本文以连续发布2010—2020 年年度报告的54 家商业银行和22 家银行科技服务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商业银行与银行科技服务商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研究银行科技服务商对商业银行要素投入、要素产出、经营效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通过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主体特征和制度环境对协同创新实际效果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以2016 年金融科技发展为节点,银行科技服务商对银行业劳动力生产要素的影响,经历了从“促进”到“替代”的转变;2016 年之后显著促进商业银行增加研发投入,先后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导致技术应用风险依然存在。
全 文ALL

高水平对外开放:历史成就、内外挑战及战略布局

2023年03月28日 张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总结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各方面挑战。针对上述内外挑战,我们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进步与产业升级、完善国际多边合作新机制、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稳健持续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对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梳理与展望。
全 文ALL

金融助力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2023年03月22日 张晓晶

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 文ALL

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重点领域与政策建议

2023年03月20日 郑联盛

经济金融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统筹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金融发展是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基础,核心是金融功能平稳有序发挥,以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发展主要是发挥交易促进、信用转换、经济调节、风险管理、内外链接等功能,在维护金融安全视角下,需着力发展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和外部统筹等重点领域。金融安全是主权意义上的金融稳定,是金融发展的核心保障。为促进金融发展、金融安全需着重关注金融市场体系安全、政策独立性、基础设施安全、外部制裁等隐患。要战略统筹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注重完善金融功能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以确保金融稳定,注重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健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
全 文ALL

创新和重塑数据治理体系 ——以金融数据治理为例

2023年03月14日 黄国平

创新和重塑数据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及内在要求。金融数据治理作为实现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与内容,是数字化时代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卡斯特“流动空间”理论,提出管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数据空间”概念,探索数据治理的一般性治理框架和原则,构建小微联合贷款风控系统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提出重构和完善金融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原则与措施。数据空间视角下,数据治理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完整内容和结构,即技术应用层的数据空间物理形态与结构治理、网络结构层数据流动的权力结构调整与安全开放平衡以及空间组织层数据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利益冲突协调。技术应用层治理内容和目标主要是微观组织(企业)内部数据治理,网络结构层治理内容和目标主要涉及行业与市场中的数据共治,空间组织层的治理内容和目标关乎政府及社会层面上的数据公共治理与监管协调。数据空间为数据内部治理、行业共治和数据公共治理与监管协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可为金融数据治理和监管与体系设计、理念创新和手段工具的综合运用提供参考。
全 文ALL

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路径与对策

2023年01月29日 周莉萍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存在的障碍,包括商业银行异质化竞争程度低,创新不足;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缓慢,可得性不高;股票市场激励创新的制度不健全;数字金融面临信贷风险。我国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发展思路:一是推动商业银行竞争,改变传统以抵押为主的融资模式,提高其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完善股票市场的发行、并购和投资者保护等制度;三是推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四是引导数字金融等新型金融中介服务创新;五是加大金融开放,在全球范围内为我国科技创新配置资本。
全 文ALL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2023年01月11日 李扬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等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