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基于国家治理逻辑的金融大分流新假说

2023年11月02日 张晓晶

本文通过考察中西方千年金融发展,从国家治理逻辑角度提出了中西方金融大分流的新假说。该假说认为金融大分流的本质在于能否建立起可持续的公共信用体系,根源则在于中西方政治目标与治理模式的分野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信用供求的差异。该假说强调“目标函数”决定“行为方程”,揭示了政治目标以及与之相契合的治理模式选择在各国金融制度长期演进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为分析金融大分流提供了更为完整的逻辑链条和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机制。基于大历史视域下的国家治理逻辑假说,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为现代化融资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认为,超越金融大分流所暗含的“从分流到合流”的逻辑,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是金融助力现代化的必然之选: 既要深刻总结各国金融发展所呈现的规律性认识,又要找准并坚持中国特色,真正做到“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归根到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
全 文ALL

金融结构优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基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门槛效应分析

2023年10月18日 汪红驹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是金融结构优化促进绿色发展的前提的假说,根据不同的融资工具,从股权融资相对银行信贷比重、债券融资相对银行信贷比重、直接融资占比三个层面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使用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债券融资比重和直接融资占比对促进GTFP 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考虑产业结构差异后,发现股权融资比重存在显著的产业结构门槛效应,其对GTFP 的积极作用只有当高技术产业发展到一定门槛后才会凸显。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达到产业结构门槛的过程中,四大区域呈现东部领先、东北次之、中部与西部落后的时空格局。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和直接融资占比在东部与东北地区的效应明显超过中部与西部地区。此外,进入“十三五”时期后,股权融资比重的作用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全 文ALL

美欧银行业风险的监管反思与启示

2023年10月10日 郑联盛

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和金融稳定治理框架进行反思和改革,构建了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并举的金融监管框架,凸显信用风险和资本金的重要性,同时,深化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内在统筹机制,并着力完善问题机构处置机制,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2023 年美欧银行业风险演进显示机构破产不是源于信用风险而是利率风险,资本金为核心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一定缺陷,货币政策调整对金融稳定产生显著冲击,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出现政府强力干预的趋势。美欧银行业风险凸显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的风险应对、机构处置和金融稳定治理的政策框架仍有待改进。未来需要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的再权衡,加强金融监管体系与机构风险管理的匹配性,考虑资本金为核心的微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的潜在不足,同时需进一步优化问题机构救助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
全 文ALL

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体系重构

2023年09月22日 尹振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服务行业基本上延续两条创新发展路径:金融需求与科技深化,且历经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阶段。当前,金融科技深度嵌入金融服务行业,并通过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形成了“双重法则”,即金融科技通过市场化创新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同样给我国统一大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挑战,亟待通过政府配置实施金融监管,因为金融科技“混业性”与金融监管“分业性”存在发展冲突,金融科技“去中心化”与金融监管“趋中心化”存有逻辑分野,金融科技“风险复杂化”与金融监管“目标分散化”具有现实矛盾。因此,通过重点比较中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监管体系的异同,重构我国统一金融科技大市场的监管体系: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对金融科技实施统一监管;创新金融监管工具,稳步推进“监管沙盒”建设;调整金融监管目标,防范金融风险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全 文ALL

中国宏观经济叙事的转变与展望(1978—2025)——历史演进、共识逻辑和政策机制

2023年09月15日 张平

宏观经济叙事有着经济学共同叙事的逻辑自洽性,包含了分配、规制表达和福利体验等多方面,涉及了各类社会主体的接受性。宏观经济学具有经验主义式的叙事风格,更重视经济发展的时间序贯特征,即一连串的事件组成的发展进程,在历史过程中人们相互共鸣形成了共同叙事,形成了相互协调的分工协作和协作稳定。从宏观叙事的时代背景、经济共识、激励机制和政策部门责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叙事进行梳理,总结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综合平衡理论、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宏观叙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基于出口导向的宏观叙事、高速增长与资产建构的宏观叙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叙事探索等五个阶段的中国宏观经济叙事及其转变。提出中国正在面临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货币供给体系改革、政府配置资源体系的改革、构建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的“正反馈”机制和向高水平对外开放转变的新阶段。
全 文ALL

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机制:研究进展及政策启示

2023年09月07日 董昀

文章从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视角出发,对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相关关系的国际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从中探寻人口老龄化与货币政策的双向关联机制,并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思路。主要结论有:(1)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主要目标的实现构成多重挑战:来自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冲击使经济稳定增长难度加大;人口抚养比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通过削弱财政可持续性等渠道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2)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使利率、信贷、风险承担等多个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均有所削弱。(3)货币政策亦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老龄人口收入水平影响老龄化进程,但其综合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将上述研究进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稳定经济运行、提升增长潜力和维护人口安全3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 文ALL

中国海外资产配置:特征事实、问题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3年08月09日 张明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美元武器化”行为、国内通胀上升导致的发达国家集体加息缩表,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海外资产面临日益上升的安全与收益风险。本文梳理了中国海外资产与海外负债的配置结构、中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资产的结构与趋势性变化,以及中国作为国际净债权人却面临持续的海外投资负收益的不利局面。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国海外资产配置面临的风险挑战,本文提出了六条应对策略,包括优化海外资产的持有主体结构、在美元资产内部进行多元化配置、转变主权投资者持有美元资产的方式、推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国别多元化、显著增加对实物资产的配置以及做好危机应对预案。
全 文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