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
首页 > 聚焦 > 采访 > 国际金融通讯(2020年第6期,总第6期)
Home > Foucs > Interview > 国际金融通讯(2020年第6期,总第6期)

国际金融通讯(2020年第6期,总第6期)

2020-10-14 2020年10月14日

IMF

有效公共投资能推动经济复苏

IMF在最新一期《财政监测报告》指出,发达和新兴经济增加公共投资,有助于经济活动从目前的危机中复苏。假设公共投资质量较高,同时私人部门对于刺激政策的应答并不受巨额债务压力的影响,那么,公共投资规模每增加1%,两年后GDP将增加2.7%,私人投资将增加10%,就业率将上升1.2%。因此,公共投资在促进经济复苏中至关重要。IMF还提出了各国政府需要加大投资的其他两点原因。第一,各国对基础设施有需求。部分发达经济体的道路、桥梁老旧,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存在对交通、清洁用水、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同时,防控疫情也亟需政府对医疗、学校、数字基础设施等进行投资。第二,现在正是进行公共投资的良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储蓄充足,利率偏低,借贷成本低;(2)失业率较高,劳动力可以承担公共投资创造的工作岗位;(3)私人投资形势低迷,需要公共投资的介入,以表明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促进创业并支持私人投资回暖。尽管公共投资的好处很多,但是在实施时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即使对于融资环境紧张的国家,公共投资的方法依旧适用。但在实施公共投资的时候,政府应当首先确保投资项目的质量,并保持债务展期风险(Rollover Risk)和利率的平稳。第二,国际社会应当对较贫穷的国家进行额外的帮扶。当前对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进行公共投资,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国际社会对这些国家的帮扶并不到位。第三,要严格把控公共投资项目的质量,防止延期和贪污的发生。[1]

BIS

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

加拿大央行、欧央行、日本央行、瑞典银行、瑞士国家银行、英国央行、美联储和国际清算银行于10月9日联合发表了《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该报告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是一个主权决定,基于数字货币作为一项支付工具能否有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评估。因为数字货币的使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金融、经济结构和法律体制,所以各国数字货币的设计将不尽相同,但这都是中央银行为了维护金融稳定而进行的功能进化。为了更好地探究数字货币这一课题、支持国家政策,这七家央行和BIS联合起草了数字货币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特征。基本原则为:(1)数字货币不能伤害到货币和金融稳定;(2)央行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应当是共存、互补关系;(3)数字货币应当促进创新,提高效率。核心特征大致分为工具特征、系统特征和制度特征。工具特征主要表示数字货币的便捷性和流动性。系统特征主要指数字货币应当具有时效性、安全性,不同交易系统间可以互相往来,并且有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制度特征主要要求数字货币拥有严格的标准法治结构。上述央行认为,由于这些特点(特别是便捷性和流动性),数字货币在未来可以起到保护用户隐私、减少犯罪的作用,这也提供了现金所不能提供的机遇。但是,发行数字货币也有两点金融稳定上的隐患:(1)由于数字货币的时效性比现金更强,所以未来可能会出现数字货币短缺的风险;(2)发行数字货币可能会侵蚀银行小额存款,导致资金配置的稳定性降低。这些央行还认为,央行间共同合作、探索未来跨境交易可能性是当下央行自身创新的机会。报告表示,这七家央行和BIS还计划继续就数字货币开展合作,探究数字货币核心特征的现实意义和数字货币跨境交易的可能性。[2]

美联储

鲍威尔对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分析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全美商业经济协会第62次年会中发表演讲。首先,鲍威尔对疫情前的美国经济情况进行了总结。在疫情前,美国经济连续128个月增长,达到历史新高,失业率达到50年来的最低点,通货膨胀率略低于2%的目标值。而同时不存在资产泡沫和虚假繁荣,杠杆率适中,银行体系健全,所以大部分经济预测都认为美国经济会保持增长。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并非源自金融或者经济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自然灾害对正常经济的冲击。有些人质疑美联储的政策不能在当前的公共卫生危机下发挥作用。对此,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有三种方式可以减少经济损失:(1)在经济停止运作的时候,提供稳定性和(风险)缓释;(2)在经济增长节点到来的时候,尽最大可能支持经济增长;(3)尽可能减少疫情对经济生产能力更长期的负面影响。

其次,鲍威尔对疫情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将各项指标降低至有效下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资产购买,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紧急贷款项目来恢复市场功能,以及时为家庭、企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流动性。同时,美联储也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临时措施,鼓励银行支持它们的客户。在财政政策上,财政部发表了新冠肺炎疫情援助、缓释以及经济安全法案(the CARES Act)等四个法案,预计将提供3万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支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起到了如下的积极作用:(1)财政援助实质性地帮助了家庭,令家庭的支出水平得以保持,家庭储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薪资保护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lan)和其他需求刺激政策防止了预期中失业和永久岗位的流失,商业投资和创业形势逐渐回暖;(3)在政策支持下,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综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促进了需求的回暖,避免了失业率和需求间的恶性循环。尽管如此,就业率依旧有上升空间,劳动力机会不均等、财富差距拉大和经济灵活性等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最后,鲍威尔分析了美国经济的前景,并评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他表示,经济前景依旧不明朗,而美联储需要做的则是尽可能管理好未来的下行风险,包括:(1)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二次爆发;(2)迟缓的经济恢复速度可能导致典型的经济下行形势,发生经济疲软并引发恶性循环。他还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政策风险的不对称性。过少的政策支持会导致复苏迟缓,家庭失去清偿能力,企业破产,降低经济生产能力,减缓工资增长速率,但现在看,过多政策支持带来的风险却相对较小。[3]

日本央行

黑田东彦对亚洲经济的分析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全美商业经济协会第62次年会中发表演讲,重点谈论了疫情下的亚洲经济。首先,他总结了亚洲疫情下的经济金融形势。一方面,疫情主要从三个角度影响了亚洲的经济:出口、入境相关的需求和国内私人消费减少。但是总体来说,疫情期间亚洲的经济下行幅度较小。这主要是因为亚洲的疫情较轻;同时,国际对线上服务和信息技术相关服务的需求提升,而这些服务和货物在亚洲经济中占比较大。另一方面,亚洲的金融市场的稳健性较好,总体资金流动受到的冲击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次,黑田东彦分析了亚洲经济的特点,并对未来作出了展望。他认为,亚洲的经济主要是由先进的区域供应链网络、贸易自由化和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三个特点驱动的,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供应链中断、亚洲和国际交易额大幅降低、国内需求走弱。面对这些问题,亚洲应当深化供应链的改革,通过多样化生产地点和采购来源,建立多层供应链,加强供应链的弹性;亚洲的企业应该快速适应环境,抓住数字网络、线上医疗、线上教育和电子商务的机遇。在更长期来看,亚洲应当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亚洲经济应该兼具包容性、绿色和数字这三个特征。其中,他特别提到,为了实现包容经济,亚洲的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应当加强公共卫生和社会治安系统,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推动数字化经济则需要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合作,同时实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监管架构。最后,黑田东彦指出,未来,地区和国际上的合作将会变得更加重要[4]

编译:贺怡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助理

审校:胡志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 Vitor Gaspar, Paolo Mauro, Catherine Pattilo, Raphael Espinoza, “Public Investment for the Recovery,” https://blogs.imf.org/2020/10/05/public-investment-for-the-recovery/

[2] Join Report by The Bank of Canada, European Central Bank, Bank of Japan, Sveriges Riksbank, Swiss National Bank, Bank of England,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Core Features,” https://www.bis.org/publ/othp33_summary.pdf

[3] Jerome Powell, “Recent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the Challenges Ahead,”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newsevents/speech/powell20201006a.htm

[4] Kuroda Haruhiko, “COVID-19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mpact and Challenges—From Asia’s Perspective,” https://www.boj.or.jp/en/announcements/press/koen_2020/ko201007a.htm/